碧水润农田,青春助乡间——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学子开展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调研活动

发布时间:2025-07-15来源: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阅读次数:108 字体: 【

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,2025年6月27日至30日,蚌埠学院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“碧水润农田,青春助乡间”乡村振兴实践团,先后赴蚌埠市城乡规划馆、蚌埠市博物馆、红塔村和张巷村开展系列实践调研活动。

溯源求知:科技赋能农业发展

为探寻水利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演变脉络,6月27日团队首先来到了蚌埠城乡规划馆。通过水车、筒车等传统灌溉工具与现代电动水泵的对比,队员们感受到了水利技术的演进。在“乡村水利成就展区”,沙盘与模型展示了农村防洪排涝、水资源调配及节水灌溉等成果,系统呈现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发展,为后续田间调研提供了宏观视角。为进一步了解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状况,6月28日,团队走进蚌埠市博物馆。在历史展区,古代农耕工具展现了农业文明的演变;近现代展区则通过老照片、文献和街景模型,还原了蚌埠城市的发展历程。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农业在城市发展中的基础作用,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的交汇。

躬身实践:青春助力乡村振兴

为进一步从历史维度了解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状况,6月29日实践团深入红塔村,走进田间地头和农家院落开展实地调研。队员们聚焦玉米种植户在栽培环节面临的水利灌溉难题。调研发现,当地农户灌溉方式主要依赖天气,普遍采用电机带动水管进行人工浇灌(成本约每小时4元)。尽管操作简便,但这种方式水资源浪费严重——漫流过程中蒸发和渗漏导致利用率极低,且耗费大量人力。村民李大爷感慨道:“以前灌溉靠天,旱季庄稼收成减半!”团队成员详细采集了该村玉米田的面积、品种、灌溉周期等关键信息,并初步结合气象数据了解用水概况。随后,通过与村民一同劳作,队员们深切体会到粮食生产背后劳动者们的艰辛付出。


深耕沃野:青春写实振兴篇章

基于在红塔村的调研发现,团队进一步聚焦张巷村玉米种植的水利困境,发现其同样面临人工浇灌效率低、成本高、水资源浪费大的挑战。队员们完善了该村玉米种植户的详细数据采集(包括田块面积、品种、灌溉习惯等),并重点整合了气象部门提供的当地精细化降水数据。基于两日摸排掌握的一手资料,团队深入对比分析了两村在不同年份、不同季节玉米的需水规律,为后续精准实施科技赋能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。


此次实践活动虽已告一段落,但对实践团而言,这亦是新的起点。未来,团队成员将持续关注乡村发展,通过学术研究、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,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与素养。他们将积极学习乡村治理经验及可持续发展理念,力求为乡村振兴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案和创新思路,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,与各方携手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青春动能。撰稿:高锦涛;编辑:张饮、毛星懿;审核:张兆亮、黄灿



学校地址:仙豆棋牌
书记信箱:shuji@bbc.edu.cn     院长信箱:yuanzhang@bbc.edu.cn
联系电话:0552-3177257(学校办公室)    0552-3177008(招生办公室)
Copyright ?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?安徽?蚌埠 皖ICP备15002005号-4      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595号